随着杭城正式“出梅”,气温不断抬升,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就在今天,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这意味着,盛夏时节正式拉开序幕。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天气炎热,湿度也相对较大。
小暑过后,如何科学养生?在中医理论中,小暑节气有何特点?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一起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从中医角度来看,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旺盛,但也容易受到暑热和湿邪的侵袭。因此,小暑节气的养生重点在于清热解暑、防湿健胃。小暑过后,酷暑难耐,此时应注重饮食调养。浙江省新华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徐嫚丽认为,小暑时节应多食用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这些食物不仅可以补充出汗流失的水分,还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此外,可适量食用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扁豆等,有助于调节体内湿气,防止湿邪内停。当然也要注意,小暑过后应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和烧烤类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燥热和湿热症状。此外,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茶饮,如菊花茶、绿茶等。在日常生活方面,应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天人合一。首先,要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早晨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的昼夜节律。同时,中午时分安排短暂午睡,但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另一方面,小暑时节人们容易感到烦躁和情绪波动,所以,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激动和愤怒。生活中,可以通过练习瑜伽、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在运动方面,适合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当然,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夏季时节,防暑降温是最关键的一步。而随着“三伏天”到来,天气即将进入“上蒸下煮”模式,我们更要做好防暑准备,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必要时可以撑遮阳伞、戴遮阳帽等措施。同时要预防夏季常见疾病,如中暑、腹泻等,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蚊虫叮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