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幼童中毒昏迷,事发地就在家里?误服药物已成新型高发风险,每天都有孩子中招

2024-07-0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医生,我孩子站也站不稳,昏昏沉沉,你帮看看怎么了……”近日,两岁的明明(化名)被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年轻父母的脸都被吓白了。

原来,孩子奶奶在卧室里服用助眠药物后,没有及时盖上瓶盖,后来发现小孙子悄悄进去了房间,柜子旁边散落了大量药物。再看看瓶子,空了很多,孩子很可能把药物当糖果吃下去了,可不知吃了多少。

送到浙大儿院急诊时,明明已陷入了昏迷,怎么叫都叫不醒。急诊医生根据家人提供的信息和临床查体诊断,明确孩子为误服药物中毒,第一时间对明明进行了洗胃,随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救治措施。

经处理后,明明的神志有所好转,但仍未完全清醒,无法站立。整整一晚的急诊留观后,他的情况逐渐平稳,转危为安。急诊医生表示,经过5天左右的代谢后,孩子就能把体内的药物完全排出,恢复健康。

“奶奶的助眠药为氯硝西泮,如果大量服用会导致呼吸抑制,造成死亡。幸好这个孩子送医及时,本身服用量也没有特别大,最终被成功救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急诊科主任吴秀静说。

据悉,今年以来,浙大儿院几乎每天都有1-2例因为乱吃药被送来急诊的患儿,大多集中在1-3岁。吴秀静提醒,这样的风险完全能避免,家长务必将药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并且平常不要欺骗孩子吃药就是吃糖。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千万不要试着催吐,应立即带上药物瓶或包装,将孩子送往最近的医院或急诊室。

现在家庭中几乎都会备一些常用药品。而对于有小朋友的家庭来说,随意放置的药物,很可能会成为致命风险。针对这样的情况,急诊科整理了一份儿童常见误服药物及相关症状和危害的表单,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地西泮):治疗焦虑、失眠、癫痫、惊厥和间断综合征等。

症状:极度嗜睡、言语不清、协调能力差、昏迷、呼吸抑制、低血压。

后果: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昏迷、低血压和呼吸停止。

●降压药:控制血压。

症状: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疲劳。

后果: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和严重的低血压。

●降糖药:控制血糖。

症状:低血糖、头晕、出汗、心悸、昏迷。

后果: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非甾族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

症状:胃肠不适、呕吐、腹痛、头晕。

后果: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肝肾损害、粒细胞缺乏和胃肠出血。

●儿童常用药物,如维生素D、维生素AD、止咳药、抗过敏药。

症状:具体症状视药物种类而定,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

后果: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肝肾损害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