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一户一表 市城管局供图
改造后的标准化泵房 市城管局供图
杭州日报讯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二次供水设施是保障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安全的重要一环,是关系百姓生活品质的大事。2018年,杭州启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试点;2020年起,“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连续4年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今年,市城管局牵头的市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完成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00个”已提前超额完成。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改造303个小区,完成率151.5%,惠及居民家庭16万余户、居民55万余人。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二供改造牵头单位,该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服务落实落细落满意”的要求,以更好、更快、更优的“杭州改造模式”让市民用上“放心水”。同时,持续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各地积极发挥镇街、攻坚小组作用,建立小区项目工作群,搭建与居民实时沟通的桥梁,引导居民自治,开展志愿服务,协调解决改造中居民利益诉求问题,构建全民参与、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强统筹 建机制
“四个一”工作法助力改造
滨江区长河街道倾城之恋小区建成于2007年,二供改造涉及21幢高层住宅共1496户家庭。由于当年建造技术等方面的局限,使用的铸铁供水管道非常容易生锈腐蚀,存在漏水等现象。“改造前,水龙头里流出的水经常又黄又浑浊。”在小区居民来先生记忆中,用水问题困扰他家许久。
滨江区城管局收到小区申请后,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了改造清单。区城管局邀请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和业主代表共同实地踏勘、多方联动协调,确定位置和样式后,开始全面施工。同时,针对老年人使用电脑存在困难、无法进行一户一表登记等问题,主动进社区设点集中办理服务;针对部分用户在外地的情况,开发二供改造项目线上申请小程序,实现用户申请线上线下一体推进。
随着二供改造的不断深入,滨江区总结出了样板看一次、综合改一次、最多跑一次、服务多一点的“四个一”工作法。同时,在区城管局二供办的指导下,各个改造社区都建立了一套五方联动沟通机制,由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水务公司、施工队共同建立联系群,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全体居民及时了解施工进程,真正把民生工程做成居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
不仅是滨江区,为持续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上城区统筹推进各类改善项目协同施工,顺利推进东港嘉苑、新风丽都、明桂苑等十余个小区二供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实施,减少施工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真正实现“综合改一次”,让环境好起来、满意提上来、影响降下来。
强合作 促协同
项目联审破解泵房选址难题
上城区紫阳街道通江桥高层、皇城花苑小区建成于1995年,是杭州市最早的高层住宅小区之一,共4幢,其中3幢为通江桥高层小区、1幢为皇城花苑小区,共有居民522户。两小区共用一个生活水泵房,由一家物业公司管理。
“这两个小区的改造难点是新建泵房受场地限制,而且各种设备均不符合改造条件。”上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他们牵头组织住建、规资等部门开展二供改造项目联审,遵循“尊重现实、因地制宜”原则,通过改建小区内部原煤气站,作为小区水泵房,保证现有建筑现状防火间距,避免迁建水泵房运营期间对邻近住户造成噪声等影响,解决了二供改造泵房选址难题。今年9月,两个小区顺利完成二供改造。
多部门协同发力,推动改造提速增效。在今年的二供改造中,这样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临平区南苑街道东湖公寓建于1998年,小区由12幢住宅组成,共360户居民。因小区供水设施年久失修,这些年,居民的生活用水出现了水量不足、水压偏小、停水通水后水质发黄带沙等情况。
2022年下半年,小区率先启动了改造。为最大程度减少各项改造工作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区住建局、南苑街道、社区、业委会等多方协商表示,希望将二供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同步实施;同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方案对接,最终在新建的邻里中心一层设置了泵房,解决了水泵房选址问题,让小区居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