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访地下管道畅通守护者:城市“蛙人” 负重下潜为城市“清肠”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7-06 14:29:05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密集分布的地下管道如同城市的“经脉”,需要进行定期维护。经历了梅汛期的暴雨考验,城市地下管道是否安好?趁着晴好天气,城市“蛙人”顶着高温给地下管道来一次“体检”和“清肠”。昨天,记者走近城市“蛙人”,零距离感受了这群特殊“潜水员”在高温下作业的艰辛。

  负重100斤潜入污水井

  昨日上午10点,室外气温直逼35℃,烈日炙烤下的地表温度已超过40℃。在塘南路,道路一侧被路障警示标牌围起来,一口雨污水井井盖被打开,无锡市公用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的养护班组在为污水管道摸查提前做准备。

  “含氧量20.9、硫化氢含量0、一氧化碳含量0……”养护人员手持检测仪,正为“蛙人”即将下井作业的环境做好安全把控。此时,“蛙人”李胜从车里拿出沉甸甸的棕色胶质潜水服,戴上潜水头盔,费力地往身上穿。“污水管道检测由机器人操作,但得提前把这段管道封堵、抽水,这就需要我们下井做好准备工作。”李胜说,这身潜水服重20斤,穿上身就是个大工程,需要两人辅助,一个帮忙穿装备、戴护具,一个帮助整理气管和安全绳。

  十多分钟后,这身密不透风的潜水服终于穿戴上身。由于是水下作业,为了避免水的浮力对作业产生影响,队友们将两块重约40斤的铅块套在了李胜的潜水服上。这些铁块加上胶质潜水服,李胜身体负重已达到了100斤。在戴好氧气面罩、接好输氧管、捆上安全绳之后,“全副武装”的李胜缓缓潜入3.5米深的窨井,井内水面荡起涟漪,很快李胜就潜入水中。3名队友合力将2米长的气囊顺着窨井往下送,交给井底的李胜。

  井下“摸黑”作业

  挑战更大的是在下井之后。潜入地表之下狭小的管道内作业,李胜要先找到管道口,清理干净之后把气囊塞进去封堵管道。由于水底四周一片漆黑,这时双手就是“眼睛”,靠它们去寻找方向。

  “出来了!出来了!”大约5分钟后,李胜露出水面爬上地面。脱下潜水服后,他的头发湿漉漉的,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脸、脖子淌下,贴身的工作服早已湿透。“这是汗水,不是井里的污水。”李胜说,“潜水服是密不透风的,加上身上的防护设备很重,下井后不到一分钟就湿透了。”说话间,他打开作业车的水龙头冲洗脸上的汗水,快速降温解暑。

  李胜是江苏盐城人,做管道潜水员已有15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下水十几次,最深达到了10米。尽管是这个行当的“老师傅”,他还是很谨慎,“在井下作业的时候不能着急,要注意水压和浮力的变化。”李胜告诉记者,井下空间有限,加上水压作用和在管道内佝偻着行走,最难受的是耳膜发胀,要一直咽口水才能缓解不适。

  记者注意到,李胜的身上背着对讲机,但由于在井下说话较困难,他和队友的沟通主要靠系在身上的安全绳索来传递。比如,拉1下就意味着要上来,拉2下表示要材料,频繁拉则是需要增援……这些通过绳索传递的信息,是只有“蛙人”班组自己才能够读懂的特殊语言。

  机器无法完全取代

  近年来,市政部门借助科技的力量,采用智能化技术,让管道的检测技术和装备有了大幅度提升。尽管地下管道养护设备越来越智能化,但这群城市“蛙人”不会被取代。无锡市公用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薛斌表示,机器可以分担一部分工作,但在这些特殊的环境下,也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技术,目前“蛙人”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为了守护“蛙人”的安全,近年来不断升级作业装备,比如潜水衣用上了模拟鲨鱼皮的新材质,抗水性和防抗磨性更强。

  “说不怕,那是假的,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脚踏实地干下去。”李胜说,虽然工作辛苦,但用自己的辛劳守护“城市肠道”畅通,让他成就感满满。(蔡佳/文、摄)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编:博杰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