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我们相聚在大运河畔塘栖古镇,共同参加“第三届中国大运河古镇发展文化周”活动。我曾在大运河杭州段最南端——原江干区工作,也曾在浙东大运河的绍兴工作,对大运河有着特别崇敬之情。
古老而神奇的中华大地孕育和创造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文化奇观,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四座文明大丰碑更是举世瞩目:新疆的坎儿井——全长5000多公里的地下灌溉系统(地下长河);全长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座感天动地的精神丰碑。这四座文明丰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中华文明大家园中的佼佼者。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河流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早形态的人类文明就起源于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等流域,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厚重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古西亚文明(巴比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等,都是同这些河流联系在一起的。人类活动越早期,就越离不开森林和河流。可以说,离开了河流,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也不会有人类社会的文明。河流不仅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重要交通方式,而且推动了农业、工业、商贸、文化和人类交流交往的历史进程,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河流往往是民族、国家的边界,但也是催生民族文化认同和联通疆土一体化的纽带。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动力。我们要敬畏河流,深刻认识河流的文明意义。
▲京杭大运河流经塘栖,为当地带来了繁荣
我们要向河流,向中国大运河致敬!大运河是中国古人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于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他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华文明史。大运河纵贯中国大江南北,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一条史诗般的玉带,它婀娜多姿、美丽动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骄傲。从北京到杭州,大运河流经8省(市),川流不息,延绵不绝。大运河及河畔的水工遗存、运河故道、名城古镇等文化遗产,达1200余项,蔚为壮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大运河越来越成为一条厚重的文化之河,一条流动于炎黄子孙心中的情感之河。2500年来,大运河源源不断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展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大运河是一部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宏伟诗篇,是一条融通古今、贯通南北的文明通衢。
大运河古镇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明价值,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时空承载者,我们人类的工商文明、城市文明和文化教育大都源于此。大运河古镇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镌刻在大运河两岸。这些古镇记录着运河风雨,见证着运河岁月,守望着运河流淌,牵挂着运河乡愁,寄托着运河情怀,展现着运河魅力。大运河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形态多姿,活力无穷。大运河古镇历经千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古镇是大运河两岸人民生息繁衍的家园,是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是商贸交易的重要场所,是南来北往交通交流的枢纽,是街巷布局、建筑风格的活化石,是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发展现代产业和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高地。大运河古镇文化是大运河文化的灵魂和精华所在。历史浩瀚,古镇悠悠。大运河古镇群星灿烂,它们是大运河的创造者、守护者、传承者和发展者。
我们向大运河古镇致敬,还因为大运河古镇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拥有独特而鲜活的美食文化。地以水为脉,民以食为天。大运河古镇美食是中华丰富多彩美食的重要象征,大运河美食囊括了大部分“舌尖上的中国”。扬州炒饭,苏州松鼠桂鱼,济南四大名菜,杭州宋嫂鱼羹、东坡肉,这些都是大运河古镇的特色美食。临平塘栖古镇枇杷出名,年糕更是闻名遐迩。这里的年糕质地柔软,口感细腻,口味千变万化,配料多种多样,是当地人和游客十分喜爱的传统食品,也是人们心所向往“年年高”的情感文化。美食不仅色香味俱佳,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每种美食都承载着独特的风味和文化内涵。
临平作为行政区,是刚建立不久的一个新区。在这片土地上,五千多年的良渚文脉世代传承,这里也是杭州三条运河穿流而过的地方,并且是大运河河道最长的城区之一。临平区域有京杭大运河的杭州塘、上塘河和运河二通道,有世界文化遗产河段2个(杭州塘、上塘河)、遗产点1个(广济桥)、遗址群6个、不可移动文物100余处,其中广济桥是大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桥。临平素有“丝绸之府、花果之地、鱼米之乡”美誉,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其中三次到过塘栖,至今乾隆御碑码头、乾隆御宴仍有迹可循。临平还孕育了大批名人名家,苏东坡、吴昌硕等众多雅士名流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和历史文化遗产。临平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史又是现代新生的一个城区。从玉架山、大运河走来,临平就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是一首大运河河畔茁壮成长、热情奔跑的歌!
而今,全国各地大运河古镇发展联盟的成员单位代表们相聚一堂,共同商讨大运河古镇文化发展大计,以运河文化为纽带,集思广益,谋划搭建新时代大运河古镇发展的对话平台,探索新时代大运河古镇发展的新路径,为推动大运河古镇繁荣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正共同书写大运河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的新篇章;共同开启新时代大运河古镇人文经济学的新实践;共同推进新时代大运河古镇高质量发展、多业多元发展的新路径;共同搭建新时代大运河古镇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新平台。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未来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大运河、爱上大运河,感受大运河的无穷魅力。
我们正在大运河畔拥抱古往今来,正在牵手祖国大江南北。我们在守望大运河,大运河也在守望我们!我们有责任继续为美丽壮观的大运河文化增添新的浪花!让我们携手奋进,争做大运河文化的薪火传人!
作者:王永昌,哲学博士,现为浙江省文史馆馆长。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江干区委、杭州市委、绍兴市政府和绍兴市委、浙江省政协和省人大常委会任职。
长期致力于哲学和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有《哲学世界漫步》《实践观念论》《实践活动论》《论马克思主义当代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新发展》等著作30余部,各类论文400多篇,译著《人与恶》《社会意识论》等4部,诗歌集《春天的记忆》。创作的《我的中国红》获第十五届浙江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九月杭州桂花香》入选G20杭州峰会优秀歌曲,《最深的牵挂》获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首届原创歌曲金曲奖,《爱达未来》获杭州亚运会主题推广曲。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