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博物院到南京博物院,从上海博物馆到三星堆博物馆……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文博热”,“一个博物馆带火一座城”的案例屡见不鲜。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游客博物馆门票的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104%,几乎每十个预订景区门票的人里就有一人是订博物馆门票。“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的还有大批海外游客,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外国游客预订国内博物馆订单量较去年全年翻10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杭州,一座“博物馆之城”将如何生长?
城市与博物馆融合共生
一座博物馆,可以产生多大的能量?
位于西班牙北部的毕尔巴鄂,曾是一座出口铁矿石和制造铁器的老旧工业城市。20世纪80年代,传统产业衰落,失业率居高不下,整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困境。1991年,为了复兴在传统工业中衰落的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来发展旅游业,并邀请了曾获普利策建筑奖的设计师弗兰克·奥·盖里设计了古根海姆博物馆。
1997年11月15日,古根海姆博物馆正式开馆运营,成为了这座城市命运的转折点。那一年,130万游客涌入毕尔巴鄂,区域的整体收入增加了2.1亿美元。博物馆落成的第三年,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4.5亿美元。从一个几乎无人知晓的低调小城,到欧洲知名艺术旅游城市,毕尔巴鄂的成功,不仅在于古根海姆博物馆极具想象力的建筑外观,更在于其将博物馆作为产业“先锋官”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博物馆的力量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价值,能够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文化事业与城市建设不断融合之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寻求与博物馆的同频共振。
2020年,北京提出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2021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鼓励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2022年,“北京博物馆云”微信小程序上线,实现博物馆资源“云”聚;2023年,首家“类博物馆”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挂牌开放……近年来,北京不断探索,逐步构建起区域完整的博物馆体系。
目前,北京市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达到28家,稳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在国家自然博物馆,沉浸式观察体验独一无二的活体生物展示区;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打卡大规模贞观主题文物展……今年“五一”假期,超200万观众走进北京地区博物馆,同比增长约30%,创历史新高,甚至一些隐藏在胡同街巷里的小众博物馆也悄然成为了网红。仅2023年,北京地区博物馆文创收入达2亿元,作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文创产品实现了人民群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
▲千岛湖啤酒博物馆(淳安县)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为博物馆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将“博物馆之城”建设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京等30余个城市开启了“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大潮。
同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出台《杭州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年 )》, 制 定了“一十百千万”计划,即五年内要打造一个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十个国有博物馆,孵化培育百个乡村(社区)博物馆,策划千场临时展览和全媒体传播活动,全市博物馆每年服务观众千万人次以上,探索高质量打造“博物馆之城”的“杭州路径”。
江南一枕钱塘水,宋韵千年入梦来。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观众可以欣赏龙泉窑青釉六方七管占景盆、官窑粉青釉鹅颈瓶等宋代文物,可以透过玻璃栈道看到香糕砖、磉墩、柱础石等南宋遗存,可以通过3D互动装置、动态长卷、数字投影、AR和VR等沉浸式体验德寿宫的绝代风华。一抹宋韵宫墙红,一杯德寿宫手作茶饮,又让观众穿越回南宋,体验繁华都城的精致生活。
5000年前江南水乡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是丛林里一场惊心动魄的狩猎,是稻田边日复一日的劳作,还是丰收后一场热闹的宴会……在良渚博物院,戴上AR眼镜,就能穿越时空,和良渚先民们近距离相处,看他们打猎、伐木、造房子,尽情探秘“一眼千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陈列的出土文物,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物证,让人目之所及皆是震撼。
▲良渚博物院
孤山南麓、西泠桥畔,中国印学博物馆掩映于绿树浓荫之中。这座湖山环抱的“国字号”专业博物馆,曾是杜月笙旧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印学博物馆,也是西泠印社的“展示窗口”。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呈现印章从“信物的凭证”和“权威的象征”,发展到篆刻艺术,历经3700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与艺术成就,展示独特高雅的中国印学文化。
而在钱塘江南岸,杭州亚运会博物馆于今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全面还原了杭州申办、筹办、举办亚运的精彩历程,风从东方来,潮起亚细亚,让市民游客们共赴一场“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亚运之约。
历史名人的生平画卷、红色文化的“时光相册”、非遗技艺的活态展示……在杭州,一座座乡村博物馆拔节生长,成为广袤乡间亮眼的人文景观。目前,杭州共认定乡村(社区)博物馆140家,乡村的集体记忆在“一村一馆”中传承,不仅留住了乡愁感,还让乡民们有了乡富感、乡喜感、乡乐感。
▲临平博物馆
目前,杭州共有博物馆224家,其中,经登记备案的国有博物馆54家、非国有博物馆33家,乡村(社区)博物馆140家。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公示名单,中国水利博物馆、杭州市临平博物馆、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良渚博物院五座博物馆成功入选。
守护传承与文化互鉴共荣
5月15日,“杭州的博物馆镇馆之宝”特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50000年前“建德人”的一颗牙齿、8000年前杭州最早的彩陶、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钺、1100年前现存最早的石刻星象图之一……藏品数量虽少,但分量十足,格外“吸睛”。
2024年,杭州市园文局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依托“杭城迹忆”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了全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309件/套藏品参与评选,最终66件/套脱颖而出。特展之外,杭州市园文局策划了一系列寻宝路线,开发了一系列主题文创产品,并特别推出了以“镇馆之宝”为主题的手绘地图和“杭州的博物馆护照”。文博爱好者可在“杭城迹忆”平台参与活动,领取“护照”并成为“文博推荐官”,开启一场寻宝之旅。
“‘杭州的博物馆镇馆之宝’特展系统地体现了文物实证杭州历史、文物讲述杭州故事和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充分展示了杭州的博物馆形象和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阶段性成果。”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数字科技赋能,让文物藏品保护、管理的颗粒度更细,展示、开发、利用的维度更宽。在临平博物馆,技术人员将藏品放在“文物指纹”仪器下采集数据,仪器可将文物表面放大数千倍,并自动变焦拍摄,不用接触就能采集文物细节。通过智能拍摄算法和区块链技术,拍摄十余张照片后,文物就会自动生成微观特征模型,而通过找到每件文物独一无二的微痕“指纹”,就能精准识别国宝。
博物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中国茶叶博物馆承办了在西班牙马德里的“茶香器韵·品味中国——中国茶文化展”等多个展览、参与摩洛哥“中摩茶文化展馆”的建设策划,以茶为媒向中外游客讲述“一片树叶”的杭州故事。重工雕琢的土耳其长袍、缀满绿松石的精美马鞍、西方版《韩熙载夜宴图》萨非王朝挂毯……2023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应用艺术博物馆的34件/套精品文物首次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亮相,展现了东西方密切交流的生生不息。
▲浙江省非遗博物馆体验
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少年在研学旅行中爱上了博物馆。杭州有近30家博物馆长期作为“第二课堂”基地服务青少年,年均开展社教活动6500余场次,参加观众超过255万人次,百花齐放、美美与共,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随着“文博热”的持续升温,2023年夏天,杭州打破周一闭馆的惯例,调整全市52家市属国有博物馆错峰开放,让市民游客每天都有博物馆逛,周一也可以实现逛馆自由。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博物馆珍藏着杭州最真实、美好、厚重的记忆,彰显着杭州独特的精神气质和雅正的文化品格。杭州将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高质量建设“博物馆之城”,打造精神共富的“杭州样板”,让城市文有所归、心有所依。
作者:何乐乐 郎爱萍
本文刊登于《杭州》杂志2024年第9期
▼延伸阅读▼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